离开千户苗寨快两个月了,998客栈守岁的小伙伴们依然在群里插科打诨,依然会忍不住去看下那些非遗传承人的动态。
天知道,我并不是个长情的人儿,金鱼脑的我甚至想不起噶歌古巷的秘制美食,想不起白水河边的幽幽古歌,想不起雷公山的皑皑白雪。也许我们只是肉身离开了吧,蝴蝶妈妈把我们对村寨的感怀和向往一并留下了。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去苗寨,不是第一次被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打动,也不是第一次在路上过年,更不是第一篇关于苗寨过春节的追忆,但依然对这座千年古村落依然有着莫名其妙的眷恋和归属感。
去千户苗寨前,小红书上全是穿着改良苗服,恍若宫崎骏童话世界的美照。携程上各种《舌尖的中国》《我想遇见你》、带货一哥李佳琦的同款打卡圣地,点评上则满屏对西江过度开发商业化的吐槽。我对西江并没有抱太多期待,也许只是一个“去了后悔,不去念想”,需要滤镜加持的成熟景区吧。
辗转来到西江,赶上了“三天两检”的防疫制度,遭遇了误把城南客运站认作凯里南的囧事,遭遇了差点在雪后山崖上翻车的惊险。后来听到了南向同学活似脱口秀演员般,讲起从深圳中转从江,除夕夜打车直奔千户苗寨,和司机师傅共嗦一碗面的趣事。看着围炉边她眼里的光芒,听着那种义无反顾、一往无前的奔赴精神,我这颗如古树般的玲珑心居然被打动了。
西江千户苗寨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古苗寨”,从西汉初来迁徙来此,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而我们入住的998更是西江最早的一批网红民宿,收藏着黔东南各县的老物件,以及各种记不得名字的乐器。998的由来,只是饭局时聊到电视购物“不要998,只要9块9”,就差风中挂塑料袋作LOGO了,这真的很“民谣”。
老板后浪是个“不务正业”的木雕师,拿盒口风琴虐了酒吧一条街,有的人醉眼看世界最见风流本性,而他的音乐就是这样疏狂。主理人大彪(同女表)是个“玩物丧志”的前金融从业者,隐在苗山深处就是为了创作音乐。日常除了客栈事务外,就是爬格子、围炉唱歌。我调笑他为了音乐,才选择在苗寨画地为牢。
大彪一个人就可以很热闹,像一个痴迷音乐不可自拔的老顽童,像一口波澜不惊的老井,也像一个隐世的“竹林修行者”。他没有辣觉神经,留着看仿佛透沧桑的山羊胡,烧得一手川味好菜。
某一天我在房东家,尝到了血豆腐和玉米肠双拼的美味,回客栈兴奋地说起这事,他只是淡淡地抱着吉他不语。转身刚聊了一个视频电话,他就风风火火地收拾了一桌子美味,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水土不服了。
大彪手机不离身,对待入住的客人没有过分的热情,温暖地点到为止。有时候担心客人没有做好爬山、住百年吊脚楼的心理准备,甚至不惜劝退那些携家带口的游客。关于能否借道进寨子,他也古板地严守底线。
我颇为不解,一再追问他才解释,只接待有缘人,不给别人没必要的期许和承诺。以前遇到一些保守的客人,因为客栈窗口对着“望家坟”,或者住不惯隔音不好的老房子,或者没赶上景区接驳车,就恶意差评。
对待误解和偏见,他不愿解释,也很少提起自己扎根苗寨的过往。但你若来到火塘边,聊起文艺范的客厅珍藏,聊起喜欢的民谣,他就开始滔滔不绝。以歌会友,更用疗愈的音乐慰藉在路上的不归人。几杯啤酒下肚就成了行走的点唱机,从芭乐情歌到小清新民谣,从经典粤语老歌到愤怒民谣,来者不拒。
一盏清欢不夜天,醉饮狂歌空度日,没有什么是一场唱聊会解决不了的。然而在浪哥面前则瞬间化身奶萌小学鸡,随手抄起一个柜子当手鼓,嘶吼着新裤子乐队的《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》,那画面美得像一幅世界级名画。
看着他们默契地相视而笑,纵声高歌着一首首冷门的小众歌曲,你会有点羡慕。所谓向往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么,眼中有光,心中有爱,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。美好的生活方式,就是细节丛生,珍视着蓝天白云恍若小樽般的苗寨,也欣喜于风雨欲来水墨画般的苗乡,更能欣赏入夜后中世纪油画般的苗寨。
如果说金城武作词的《路口》、蝶长的《趁她好时光》是我选择来西江998的际遇,遇到农民画家李玉福、“歌王”苗山之子、银饰传承人穆修和老师、苗绣传承人阿幼却更像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。
从早些年背包里塞满压缩饼干的穷学生,到现在别人眼中自得其乐的“社牛”。从火车上无差别的话唠到扑在人文上的CITY WALKER,我越来越明确,自己寻觅怎样的在地生活,热衷于怎样的探索式旅行。
西江的日子过得很快,每天和不同的人去轧寨赶场,时间就像烟一样溜走了。998最好的守岁小分队,饲养蚂蚁当宠物的汕头高中生,“人菜瘾大”的深圳程序媛,爆梗不断的宝岛冷幽默大王,粉雕玉琢的林芝00后摄影师,抛下小孩旅行过年的海南大厨夫妇,酷爱奇妙游系列的成都“气氛王”。分明都是天南海北的陌生人,却像久别重逢的故交,离开的日子一拖再拖。
一只烤火后不慎开胶的靴子、一顿心血来潮的包饺子倡议、一只神似狐主任的“雪狮”雪人,莫名其妙就结下了深厚的情义。到处打听可以治疗脱皮的苗医,可以修鞋的匠人,还神经质地在西江博物馆化身说客,因为手舞足蹈过于热情,把陌生驴友吓跑了。
所以啊,旅行时计划外的囧事、不尽如人意的糗态、略显放纵的体验,往往能造就一段殊胜的回忆。哪怕要远程视频求助怎么和面,哪怕虚度了些许时光,依然美好得刚刚好。那些携手解锁“迷雾”的画面,就像昨日一般鲜活。
还记得我和阿发跋涉在乌云密布的水田上,看那些逃过口食的稻田鱼游曳在薄冰下。
还记得某禁忌歌手唱《妈妈我们一起飞吧一起摇滚吧》时,我的天灵盖都要飞了的震撼。
还记得除夕夜穿着薄薄的卫衣,和多多姐弟俩冲到山下的芦笙广场放烟花。
还记得“文艺老腊肉”浪哥狂放的醉后口风琴,两个音乐洁癖恍若浪人般放歌,这邪性CP我磕了。
还记得无意闯入的家庭展览馆,李老师盛情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晚餐,甚至蹒跚地追到门口说“我没有女儿,你们都是我的孩子,我有千千万万个孩子”时差点泪奔。
PS,曾几何时我以为“未来乡村试验”“马云乡村计划”抑或“六个大包”可以改变乡村,现在才意识到融入在地的生活惯性有多难。越长大越认识到自己的无力,那些无法承受之重的生活往往深深戳痛我后,再给我上一课。
还记得我和野生向导多多踱步在春节前夕空荡荡的苗寨时,内心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,如泠泠在梦中的快感。天知道,我竟有点享受这种“独钓寒江雪”的孤独 和静谧。PS:我想我真的会孤单一辈子吧,孤独一生好像也没啥毛病。
还记得晚上窝在围炉边,一起看满满爱尔兰风的动漫《狼行者》,看惊世骇俗的《情人》,感叹着影帝梁家辉在世俗、伦理中撕扯的盛世美颜,尴尬着限制级的情欲纠葛,也算得上难得的体验。
PS:某姓名禁忌的冷门歌手,不允许我们看《白蛇传情》《扬名立万》,只因为自己要独享纯净观影体验…不知他是看不起杜拉斯,还是瞧不上我们的观影品味。
短短八天时间,几乎每晚都在热热闹闹吃火锅,每晚都是即兴的民谣畅聊会。虽然特地准备的精分1剧本杀没有派上用场,但嗜睡人“猴先生”和“大白兔”的民宿运营经,“修行者”大彪哥快意人生的生活方式倒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。
当然,依然充满了各种未能尽兴探索的遗憾,未能体验盛大的吃新节、姐妹节、鼓藏节,未能拜访苗医巫师,未能识得鼓藏头也就是俗称的“苗王” 庐山 真面目,未能看到晴天里的水田彩虹,未能与更多当地人建立深度链接。
千户苗寨作为世界第一大苗族古寨,从来不止举世无双的水上粮仓、不用一钉一铆的风雨廊桥、依山而建的百年吊脚楼。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,从来不是为了出片,更不是为统一规划的景区做嫁衣。他们是人文始祖蚩尤的后代,更是像我们一样鲜活的人。
苗人把先祖的图腾和信仰织成好看的苗绣,把民族的文化和记忆编成古韵盎然的苗歌,把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创作出舞蹈。节日的苗寨成为歌舞的海洋,他们穿着百鸟衣、贯头衣等,跳着铜鼓舞、锦鸡舞等,和祖先的魂魄在舞蹈中沟通交流,走到哪把飞歌唱到哪。
苗人浪漫又多情,他们相信万物有灵,他们祭树祭桥,祭祀栖居灵魂的祖鼓。他们以蝴蝶为图腾,以枫树为守寨树,芦笙不离手, 铜鼓舞称雄。连人人都会唱的十二道拦门酒,都是苗族先民的神学教科书。
苗人离生活很近,他们更关注生活的本质。爱喝酒斗鸟,好斗牛赛歌,这是苗人。守护着千年传承的非遗手工艺,坚守着祖辈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,奉行着对生命和祖先的尊崇,这也是苗人。
亲友乡邻间发生矛盾,打口嘴就能一劳永逸。所有权的问题,竟由漫山遍野的巴茅草决定。我们丢掉的传统华服礼节,我们向往的“小国寡民”,正是他们拥有且秉持的生活方式。
爱上西江不需要更多理由,千户苗寨是研究苗族传统文化、研究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大看台。“百节之乡”值得你轧寨赶场,“露天博物馆”值得你流连忘返,“天下第一苗寨”值得你再三光顾。
有人说,西江神似《千与千寻》的夜景很美。有人说,煨酒、苗王鱼、蛋满灌和酸汤火锅是不能错过的体验。是的,这些都没错,但都是基于别人旅行经验的攻略,你终究要探索自己的苗寨遇见。
每个苗家人都是行走的活化史书,你能否看到他们心里的火,你可以挖出多少饱经风霜的故事呢,你会记得多少人,全凭你的心意。
谁说西江只能玩半天呢,谁说浸淫在旅游业的人片叶不沾身呢?谁说失落的银匠村没有原生态生活方式呢?在西江可以玩几天,怎样的路线,探访什么人,终究是自己的机缘。至于收获了什么,满足了什么,都是自己的造化。
不说再见,因为后会无期,因为有心人会筹划着“下个路口见”。把对你们的思念写在风中,寄给那晚的月亮粑粑。下个路口见吧,在风和日丽的黔东南。